网站无障碍 | 长者助手 | 繁體版
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建议办理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42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本网发布日期:2022-07-13 分享:

高志龙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提升中山基层医疗水平,打通医疗建设“最后一公里”建议》(建议第2022042号)收悉,经综合市财政局、市医疗保障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全+专”模式、吸引患者就医回归的建议

  (一)积极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特色服务项目

  近年,我市选定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单位,投入575万元建设社区医院,与市中医院、市博爱医院共建医联体,由合作医院提供先进技术,开展如康复、中医、儿科等特色诊疗项目。2021年已推进部分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区、南区、板芙、坦洲、横栏、三角等)与三甲医院合作构建“名医工作室”,如东区街道与中山市博爱医院携手打造了东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名医工作室,提高辖区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能力;2022年3月,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专家门诊暨名医工作室在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正式开诊,该名医工作室由来自市人民医院的近20名专家医生组成,涉及呼吸内科、老年科、骨科、麻醉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专科,打造“名医工作室”品牌,为当地居民开展特色服务项目。下来,将继续推广“名医工作室”工作,通过开展特色项目,扩大“名医工作室”影响力,吸引居民回基层就诊。

  (二)实现上下级医院信息互联互通

  我市已于2019年9月建成中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包括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市级卫生信息等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等资源库;加强信息化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健康服务、药物使用、综合管理等6项业务的深入应用。实现了医疗卫生信息在区域内5家市属医院、25家镇街医院、社区卫生中心/服务站以及与卫监、血站、疾控、计生等机构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以及为全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与互认提供系统工具。为加强慢病管理,2022年平台新开发了公卫报病功能模块,已要求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增加该功能模块,并完善健康档案信息,目前市人民医院已试用该功能模块。

  (三)探索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

  全市共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480个,常住人口签约数为116.91万人,重点人群签约49.97万人,已实行家庭医生有偿签约,23个镇街服务全覆盖,并实现医保线上同步结算。为加强对家庭医生骨干培训,我局从2016年至2021年连续6年举办家庭医生骨干培训会,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同时根据群体的不同需求,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实行分类签约、差别性签约、有偿签约,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层次健康需求。

  (四)出台医保政策,引导参保人到基层医院就诊

  一是已将东区社区医院等社区医院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参照一级医院医保标准管理。二是我市基本医疗保险通过设置不同等级医院不同的待遇标准,引导参保人到基层医院就诊。例如城乡居民参保人在一级至三级医院起付线分别为600元、800元、1000元,报销比例分别为92%、90%、80%。对于因病情需要在上下级医院转院的,可连续计算住院起付标准。三是2021年已制定出台《中山市社会医疗保险按病种分值结算定点医疗机构等级系数确定办法(试行)》(中山医保发〔2021〕55号),对基层医院2021年基准等级系数在2020年等级系数的基础上提升2%。四是为支持基层医院建设和促进分级诊疗,我市自2019年起实施结算等级系数为1.0的492个基层病种,并于2022年扩大到537个,大大促进了镇街医院的发展。为了促进镇街医院中医药技术发展,我市自2022年开展11个结算等级系数为1.0的中医基层病种。

  二、关于培养引进人才、吸引医护人才回流的建议

  (一)引进紧缺型人才,满足居民就诊需求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流程,加快引进优秀人才,我市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事项的通知》(中人社发〔2021〕36号),实施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招聘绿色通道。今后,将加强指导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在招聘中向紧缺专业人才倾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

  (二)努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待遇

  我市印发《中山市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实施细则》(中人社发〔2018〕234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一是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最高可到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的1.5倍;二是允许各镇街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年度业务收支结余部分,提取不低于60%,用于增发医务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因疫情缘故近年未有结余);三是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符合规定的高层次人才,或属于单位急需的紧缺人才,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市场化薪酬分配方式。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不同的岗位工作内容,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加班补贴、值班补贴、夜班补贴、下乡补贴、全科医生补贴等子项目,作为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发放项目。五是鼓励基层卫生机构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我市绝大多数镇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薪酬分配方案,《实施细则》实施后,各镇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有了明显提升,进一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内生动力。

  (三)搭建施展人才的舞台,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一是举办省市比赛搭建人才舞台。2021年我市举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竞赛,由我市进行市级竞赛筛选一支优秀队伍参加省级比赛,我市在省级比赛中获团队三等奖的好成绩,大大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举办技能培训班搭建人才舞台。举办“岐黄针临床实操技术高级培训班暨中山市基层治未病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参会人员150人,主办的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刘氏毫火针实用技术临床应用新进展高级培训班”,共有100人参加等等,为有相关才华/想提升自身价值的医务人员提供施展/学习的舞台;三是各镇街开展相关活动搭建人才舞台。指导各镇街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在护士节、医师节等开展技能比赛、评比、才艺表演等活动,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下来,将继续配合相关部门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多能施展才华的机会。

  三、关于统筹优质资源、提升医疗质量水平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财政支持力度

  2021年我卫生健康事业支出达39.39亿元,同比增长42.61%,其中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7亿元,同比增长77.13%,统筹各级资金支持基层医疗能力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方面等加强经费保障力度。2022年我市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投入,年初预算安排36.92亿元用于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19.76%,在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给予财政保障。在基层医疗方面,财政坚持全方面、多投入的原则,大力支持医养结合、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老龄健康、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卫生人才建设等各项卫生领域。同时积极配合卫健部门落实各项卫生健康政策,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分级诊疗,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二)鼓励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2016年我们大胆迈出步伐,积极探索多点执业和区域注册工作,是全省第二个最早出台《中山市医师多点执业实施方案(试行)》的城市。执业医师的注册地点为省级行政区划,执业助理医师的注册地点为县级行政区划,实现“一次注册、区域有效”。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以合同(协议)为依据,确定一家主要执业机构进行注册,其他执业机构进行备案,执业机构数量不受限制。申请多机构执业的医师只需向批准该机构执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备案,而不需要向主要执业机构备案。并且局审批办承诺办理时间从法定的20个工作日,提前到1天。

  (三)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共建医联体

  为促进中山市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我市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三家医院(市博爱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已与19个镇街医院和6个社区中心建立松散型医联体,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其中东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是我市建立医联体建设的一个缩影:2021年我局结合实际情况,选定东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名东区街道社区医院)为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单位,对标国家社区医院建设标准,以解决常见和基础性疾患问题,让大部分轻症患者留在社区医院治疗,做实分级诊疗,促进“首诊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实现居民常见病、慢性病基层首诊、精准分诊,推动基层服务模式转型升级。2022年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医联体建设,东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博爱医院、市中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促进资源共享,进一步打通惠民医疗“最后一公里”,推动“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

  (四)深化体制改革,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根据国家、省、市卫生发展规划和深化医改工作部署,2021年制定出台了《中山市构建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围绕“登高峰、建高地、强基层”总体思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全面建成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格局。社区医院作为夯实镇街基层服务网底的重要举措和手段,对于推进以基层首诊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确实具有重要意义。为减少对镇街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等医疗卫生资源的重复建设、盲目扩张,我们支持和鼓励镇街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镇街实际,转型或新建社区医院,强化“大基层、强基础、保基本”功能定位,强化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健康档案、妇儿保健、老龄健康等服务能力,充分保障辖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足居民健康服务需求。接下来将以《方案》为“1”,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出台相关行动计划,细化工作措施,形成配套政策体系,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五)市属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根据《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建设卫生强市“强基层 补短板 优供给”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的通知》(中府函〔2016〕571号)精神,通过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镇街医院,促进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广大群众不用出县、出乡就能享受到安全、便捷、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市组织市属4家三甲医院医师下基层帮扶镇街医院,包括开设专家门诊、参与医院教学、培训、手术、教学查房,力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21年全年市属4家三甲医院共派出121名中、高级医师到广东省内及中山市镇街医院支援半年。中山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博爱医院积极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将优质医护人员、先进医疗技术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三家医院与19个镇街医院和6个社区中心建立松散型医联体。全市共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国家心血管、高血压疾病等13个专科联盟。

  四、关于注重社区康复、完善康复治疗体系的建议

  (一)我市首家社区医院已设置康复医学科

  东区街道社区医院聚焦康复需求,已设置康复病区,与市中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以中医和康复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或者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提供便捷、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社区医院以患者的康复需求为核心,配备先进的医疗康复设备,开展运动平衡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等项目,提供物理治疗、传统康复等治疗服务。此外,市中医院人员下沉,定期选派中级及以上内科、儿科、中医康复科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到东区街道进行长期驻点帮扶,指导社区医院管理,开展医疗服务,指导临床诊疗,切实提高社区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将社区医院设为市中医院实习基地,定期派送实习生到社区医院规培及实习,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二)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

  目前,全市备案的32家养老机构中,已有28家与就近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和定期巡诊、义诊。下一步,将继续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同时,认真对照《中山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业,做好养老、医疗、照护、康复等服务的相互衔接和补充,协助推动推医养结合工作进一步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