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177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山市属重点医院急诊医生投入的建议》(第2024177号)收悉,经综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感谢代表们对我市急诊能力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建言献策。加强急诊科能力建设,对提高患者救治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改革医护人员薪酬制度、提升服务意识水平、强化质量控制、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等系列举措,提升我市、急诊急救诊疗水平,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代表们对我市提升急诊急救能力提出的建议,我局将进一步吸收借鉴,以提高居民看病就医获得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一、市直属综合医院急诊科基本情况
据统计,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博爱医院3家市直属综合医院,固定岗位急诊医师占比平均为89%、固定岗位护士占比91.96%。其中急诊专科医生占比71%,专业能力得到保障。市直属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比存在短板,医护资源紧张,需进一步提升改进。各医院急诊科医师、护士年薪分别较全院一线临床科室均值高出11%、6%。根据《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原则》规定,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Ι级病人(濒危、急危病人,必须立即抢救)、Ⅱ级病人(危重病人,需在10分钟内进行医疗处置)、Ⅲ级病人(急症,需在30分钟内接诊)、Ⅳ级病人(亚急症、非急诊病人)。3家医院急诊科的Ι级病人能够马上得到接诊,Ⅱ级病人平均候诊时间为0至5分钟不等,Ⅲ级病人平均候诊时间为3.27至27分钟不等,Ⅳ级病人平均候诊时间为11.53至52分钟不等,说明危重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三家医院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诊。此外,真正存在紧急就医情况的患者不到10%,大量非急诊患者占用着急诊资源,导致急诊资源紧张。针对这种情况,各医院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急诊科医护人员临时调配应急预案,能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二、关于增加急诊医生的编制数量、调整医师职称评定标准的建议
部分采纳该建议。
根据《广东省县级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试行)》(粤机编办〔2013〕68号)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公立医院的人员编制依据医院等级、床位数、门诊量、医疗特色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并由市委编委统一核定医院的人员编制总量。各医院遵循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原则,结合实际统筹使用,各科室人员调配应由各医院统筹全院情况进行管理。我局要求各市直属医院加强急诊科诊疗数据监测,鼓励根据诊疗量变化,除常态化落实急诊科医护人员配置,还应制定应急调配方案,配足配强配齐人力资源。同时,我局今年将公立医院院前急救的出车速度纳入了医院绩效考核中,倒逼医院加强投入。
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粤人社规〔2022〕6号),含普通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传染病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等在内的内科专业技术人才均有明确的省级评价标准条件,其中包含根据学科分类不同而明确设置的内科专业技术人才晋升高级职称工作要求。评价标准条件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广东省中医药局共同制定。
三、关于完善急诊医生的激励制度及提高待遇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2023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印发中山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的通知》(中人社发〔2023〕104号)文件,健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完善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激励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一是公立医院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采取灵活多样方式自主分配,坚持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二是公立医院内部考核评价办法应以聘用(劳动)合同为依据、以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为重点,综合考虑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因素,在分配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三是明确公立医院内部分配应兼顾不同科室之间的平衡,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结合实际向人民群众急需且专业人才短缺的专业倾斜,努力使医院全科、儿科、产科、急诊科、感染科、病理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精神心理科等紧缺专业医师的薪酬水平不低于医院临床同岗医师薪酬平均水平。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目前我市市属重点医院急诊科的薪酬水平均不低于医院临床同岗医师薪酬平均水平。后续会持续开展监测比较工作,引导市属重点医院落实《关于印发中山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的通知》(中人社发〔2023〕104号),继续加大急诊科医师薪酬待遇保障力度,建立健全适应院前医疗急救行业特点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岗位聘用、职称晋升、绩效分配挂钩,提高急诊医师工作积极性,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急诊急救发展当中。
四、关于市属重点医院设立专门儿科急诊,不与成人急诊合并综合急诊科室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
(一)设立儿科急诊,分流急诊患者。我市积极引导开设儿科的医疗机构加大儿科急诊的服务供给,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方便儿童就近看病就医,目前我市的市人民医院、市博爱医院、市中医院等市属重点医院均设立了专门儿科急诊,急诊实行分级诊疗,按患儿危急程度进行排序,优先保证危急重症患儿救治。
(二)开设夜间门诊,减轻急诊夜间压力。我市结合各医院日间门诊科室诊疗量及各医院的学科优势,制定了《中山市开设夜间门诊实施方案》。自2024年4月起,我市在市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提供夜间门诊服务,包括儿科、妇产科、中医科等多个科室。截至6月底,夜诊实施已两个月,除6家市直属三甲医院、区域中心医院外,另有14家镇街医院主动跟进提供夜诊服务。累计接诊达7.5万人次,涵盖儿科、呼吸、消化、耳鼻喉、眼科、针灸推拿、妇产、外科、 骨科、康复、儿童口腔等科室,其中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博爱医院就诊量占全市人数27%,其余大部分群众选择到镇街医院夜间就诊。通过推行夜间门诊服务,有效缓解了日间门诊拥堵现象,有效为夜间急诊分流常见病患者到专科诊治,也便于群众更加灵活地选择就医时间,提高了就医体验,医疗资源也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此外,全市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在工作日或假期适当延长服务时间,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家门口”服务。
另一方面,我局将进一步完善夜间门诊人员包括门诊医护人员及药房、收费、检验、放射、超声等配套科室的人员排班制度,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确保夜间门诊服务的顺利开展。定期对夜间门诊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市“三位一体、统筹布局、紧密融合、联动发展”总体思路,以市直属三大医院和区域中心医院牵头,组建涵盖二级及以下镇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紧密型医联体。截至目前,已经覆盖了17个镇街,覆盖面达到74%,实现医疗资源布局整体优化和镇街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确立各镇街医院重点专科发展计划,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科室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构建同质化、高水平诊疗格局,让患者真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属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同时,我市狠抓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历史机遇,推进以市中医院为牵头单位打造的5个紧密型中医医联体,既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优化,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防治康”一体化服务模式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出一条有中医药特色和中山特色的紧密型医联体道路。
五、关于建立急诊应急制度的建议
吸收采纳该建议。各市直属医院高度重视急诊工作,建立了相应的应急支援机制和应急预案,规定各种急症的救治流程,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和行动准则,确保急诊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序的救治。医院开展了急诊人员储备工作,包括招募和培训新的急诊人员、常态化安排临床医师到急诊科轮岗、对急诊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应急能力和技能水平,加强急诊能力建设。医院建立了专门的急诊人员调配机制,根据患者的数量、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急诊科室的工作负荷进行合理调配。同时,针对急诊患者急剧增多的情况,制定了高峰期全院支援机制及配套激励方案和急诊科内应急支援机制及配套激励方案,在满员负荷的情况下,有休班的人员随时回院支援,解决急迫的问题。我市成立中山市急诊医学医疗质量管理中心,每年开展急诊医疗质量控制,持续提升急诊诊疗水平。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急诊工作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