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网站无障碍 | 长者助手 | 繁體版
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协提案办理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关于中山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222号提案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本网发布日期:2021-12-31 分享:

李乐愚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健全“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发展体制的建议》(第125222号)提案收悉,该提案很有前瞻性,对我们目前开展的老龄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经综合市民政局、市医疗保障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明确“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服务范围的建议

  中山市立足医养结合试点,按照“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思路,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尽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较为成熟和有效的几种医养结合工作模式,大致如下:

  (一)医中有养,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东凤镇人民医院在敬老院设立老年病科;火炬开发区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创慢病失能老人全托型养老康复照料模式;石岐苏华赞医院在完成区域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基础上,结合老年病、慢性病、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差异化发展,由一级综合医院转型为达到二级规模的康复医院。

  (二)养中有医,在养老机构里设立医疗机构。通过在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护理站、门诊部、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如:中山广弘颐养院设立了康复医院,华宇乐颐养院设置了医务室。

  (三)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方式。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等医疗机构对我市85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定期开展公益医疗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咨询、用药服药指导、健康讲座、健康素养以及健康知识宣传等基础服务。

  (四)将养老机构交由有能力的医疗机构托管运营。部分养老机构由于人员少、水平低、设备简单,很难满足入住老人对医疗的需求,故将其医疗服务功能交由专业医疗机构管理。如:东凤镇敬老院交由当地人民医院接管运营。

  (五)医疗卫生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板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靠社区、镇街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为社区、乡村居家养老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六)医养一体式,由同一个投资主体,既办养老机构,又办医疗机构。中山广弘颐养院、火炬开发区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这种方式冲破了“养”与“医”在体制和机制上分割的束缚,让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程度更深,结合更加紧密,服务更加有效,为入住老人提供更便捷的优质医养结合服务。

  以上六种医养结合的模式在我市已顺利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积极解决老年人就医刚需,同时我局将继续在以下几方面不断拓展老龄健康服务内容:一是依靠家庭医生团队力量,全市23个镇街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实施健康服务管理;二是设置家庭病床贴心服务,2020年全市设置家庭病床276张;三是对养老机构设立护理型病床补助;四是做好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我市确定中山市广弘颐养院、东凤镇人民医院、火炬开发区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3家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作为安宁疗护试点机构;五是2021年我局与市民政局合作,以养老院为单位开展关爱老年心理健康行动;六是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医疗服务”工作模式。现网约平台已正式上线启用,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既便民利民又有效体现了医疗专业的价值。

  2020年,市民政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积极引入医疗机构,打造医疗养老联合体。结合辖区内老年人数分布和站点设置情况,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驻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合署办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以就近设置等方式,方便老年人就近享受便捷的医养服务。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康复等专业机构进驻服务中心设点服务,或为政府兜底对象提供上门医疗康复服务。

  今年3月,市民政局下发《关于落实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关爱老年人群体”工作的通知》,指导镇街通过委托具备康复、理疗、医疗护理等资质的企业或整合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服务机构等为困难老年人提供专业康复服务。下阶段将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通过制定《中山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业,做好养老、医疗、照护、康复等服务的相互衔接和补充,协助推动医养结合工作进一步发展。同时,建议组织专业医疗机构加强对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的技术指导,开展老年病种专科培训,提升养老机构医务室医疗水平。

  二、关于健全政府管理机制,落实长期专护保险制度的建议(一)关于实施门特新政策后医保基金压力过大的问题

  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市执行全省统一的门特范围,不在省规定范围内的门特继续保障,我市将门特病种(含特殊病种)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特定病种,从原来42种增加到58种,分为两类:一类门特病种19种为原特定病种,二类门特病种39种为原特殊病种26种与新增门特病种13种。原特殊病种纳入特定病种范围后,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病情符合认定条件并认定登记后,即可享受特定病种的门诊医疗待遇。门特新政策的主要调整为原享受特殊病种(即二类门特)的参保人群由38.8万扩大到280万,这个惠民政策将惠及更多人群。市医疗保障局经过科学测算,基金收入可以保障新门特支出,一是由于规范了结算行为,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排除了非门特病种相关的费用;二是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的使用,使药价大幅下降。

  (二)关于落实长期专护保险制度的建议

  我市一直以来对符合条件的养老、康复类的医疗机构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纳入我市定点医疗机构,目前共有3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基层门诊部。市医疗保障局正根据省医保局最新出台的《广东省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我市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增加安宁疗护中心护理院和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以申请医保定点,并将医疗机构医保定点申请的受理时间由每月首5个工作日改为所有工作日,方便上述医疗机构申请医保定点,助力中山市养老产业发展。

  我国长期护理险制度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2016年7月在全国15个地市开展试点工作,2020年9月试点城市扩大至49个,只有部分城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广东省的试点城市为广州市。中山市作为非试点城市,暂无设立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依据,市医疗保障局正着手积极争取让我市成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城市,下一步将按国家和省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建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市医疗保障局自2020年9月以来,密集探讨学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模式,先后前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绍兴市,广东省佛山市、珠海市,福建省厦门市,江苏省淮安市、苏州市、南通市等地调研开展可持续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学习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我市今后开展长期护理险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老龄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

2021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