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网站无障碍 | 长者助手 | 繁體版
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协提案办理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407号提案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本网发布日期:2022-07-13 分享:

黄亚强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优化新医保政策下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缓解名医专家号源紧缺的建议》(提案第131407号)收悉,经综合市医疗保障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提案人对我市慢病工作非常熟悉,所提建议具有极强实用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对推动慢病防治工作具有很强指导作用。作为主办单位,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梁卫华局长为组长、李翠萍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办理工作协调小组,迅速组织开展专题会议,积极协调市医疗保障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会办单位,针对提案建议,认真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慢性防治工作。

  一、关于加强健康知识教育的建议

  一直以来,市卫生健康系统各部门、单位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一是在各主题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痛风日、高血压日、脑卒中日、糖尿病日)宣传期间,市镇两级卫生健康局、市疾控中心、各医疗机构等各履其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二是在常态健康教育方面,各医疗卫生机构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中山健康APP等都设有健康教育专栏。中山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所公众号自2015年运营以来,共推送文章总数量1188篇,阅看次数279502,推文传播,目前累计关注人数32727人,取得良好宣传教育效果。三是依托项目提高居民健康知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健康检查、讲座、宣传、义诊和中、高危人群干预等方式,不断强化健康生活方式。近几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慢病项目有:高血压综合干预项目(借助智能硬件,采取“互联网+”手段管理高血压患者);知晓您的血糖项目(在体检人群中免费提供空腹血糖检测,及早发现、管理糖尿病患者);居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通过调查问卷和健康检查手段及早发现、管理中、高危人群);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AD和PD的筛查、诊断和患者-居家社区管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项目(及早发现、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鼻咽癌、肝癌和肠癌早诊早治等项目。项目的开展,达到了委员们提出的“根据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邀请名医专家下基层进行健康宣教,让健康知识、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提高居民的自我投入意识(如体育锻炼、安全用药),掌握自我监测病情的方法,参与慢性病自我管理。让患者认识到病情平稳而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后续治疗不过分强调名医专家”效果。下阶段,我局将继续主动开展一些相对成熟的项目(2022年新开展项目有高血压动态管理监测、慢阻肺、窝沟封闭等),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

  二、关于提升社区医院慢性病服务水平的建议

  (一)成立慢性病防治领导小组。2019年,我局依托医学会相关专业委员会成立了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神经内科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防治临床专家组,负责为我市提供政策建议、开展相关疾病全市的防治指导、对基层人员相关业务培训、承担我局交办的其他任务等工作。专家组成立对市、镇街医院间的转诊、交流和协作提供很好平台;专家组成立以来,多次到镇街指导基层工作,并在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痛风等主题日开展义诊或宣传。下阶段,我局充分利用专家组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加强镇街医院和市级医院的协作,建立健全转诊、医疗帮扶等工作机制。

  (二)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体系。我局坚持围绕“强基层、补短板、优供给”思路,以基层为重点,大力培养和引进全科医师,目前全市全科医师1436人,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师数3.05人;将取得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到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并落实工资待遇。2017-2020年,全市共有233人取得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极大充实了基层高层次人才队伍。此外,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冠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的通知》精神,为疫情期间作出贡献的一线工作人员在职称评定与聘用、职务与职级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下阶段,我局将继续深入研究上级、部门政策文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政策,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将人才引导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建立慢性病管理队伍。一直以来,我局致力培养和建立慢性病管理团队,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水平,一是以“两病”管理为抓手,每年市级医院专家到镇街举办3-4场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培训;每季开展“两病”患者健康管理督导,在“两病”共管、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二是开展家庭医生骨干培训,内容包括基层工作新进展、新理念及基层工作经验分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医院建设运营、优质服务基层行、医保新政策、基层疫情防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等;三是以项目带动方式,组织专家开展专项培训、深入基层开展指导;四是加大人才储备,每年组织2次以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2017-2021年,全市共引进在编在册人员超2000人;五是开展全科医生培训,从2018年起,对在我市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规培合格证书,且与我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住培医师,按培训期限1.8万/年/人标准发放至各培训基地,鼓励更多的住培医师留在我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2020年至今,因疫情原因,大量基层医务人员抽调开展疫情防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不能正常运作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不能看“十大症状”等原因,导致“两病”患者脱失管理、慢病管理队伍松散。下阶段,我局继续以上述办法为抓手,继续做好基层慢病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基层慢病防治能力,吸引群众自觉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

  (四)建立“名医工作室”。2021年,推动部分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区、南区、板芙、坦洲等)与市三甲医院联合建立“名医工作室”,通过专家下沉常态化坐诊,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甲医院专家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并以带教方式提升社区医生的慢性病诊治水平。为进一步推广“名医工作室”,2022年,在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建立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专家门诊暨名医工作室;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启动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将东区社区医院建设作为试点。目前,东区社区医院已和博爱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下阶段,我局将总结东区社区医院经验,进一步完善“名医工作室”,为提升社区医生的慢性病诊治水平,减少患者对三甲医院名医专家号的需求探索可行途径。

  三、关于“慢药”和“特药”的建议

  根据国家集采政策,参与国家集采机构范围除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外,医保定点民营医院、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可自愿参加集采。我市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可按约定采购量上药品交易平台进行采购,采购价格统一执行国家集采中选价格。在拓宽医保“慢药”和“特药”同价获取方面,市医保局联合我局开展多项创新措施,一是自2022年1月1日起,镇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实施医保“三大目录”,其中药品目录品种数量从原有的1165种增加到5429种,大大满足了基层群众的购药需求。二是自2021年11月起实施“双通道”药品管理机制,其中“双通道”药品目录由省医保局统一制定,地市没有修改权限。“双通道”药品目录目前仅包含国家谈判药,大多数为临床必需、疗效较好,但价格昂贵的药品。由于“双通道”药品对使用、管理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市已选取市人民医院等6家定点三级医院开展“双通道”药品外配处方流转业务,并科学遴选出6家医院周边“双通道”药店共17家,其中市人民医院周边5家、市中医院周边4家、市博爱医院周边3家、小榄人民医院周边3家、陈星海医院周边1家、开发区人民医院周边1家。门诊特定病种的患者可到以上医院开具“双通道”目录内的药品,在医院交完诊查费后,凭医院开具的“双通道”处方,到对应的药店取药,按照不高于国家规定的价格结算,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市医保局已基于国家医保信息平台配置“双通道”处方流转结算功能,目前市人民医院及其周边定点药店已完成上线,后续将支持更多医院药店上线,助力参保人实现“医院看病、药店拿药”的便利化服务。三是“全面推广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和“拓宽医保电子凭证使用场景”分别列入我市2021和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工作内容。截至2022年4月15日,我市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66.4%,居全省第四,已有1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和700多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医保电子凭证支付功能,实现无卡便捷看病买药。此外,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博爱医院、小榄人民医院等十余家医疗机构已开通医保电子凭证线上结算功能,其他医院也在推进开发,预计2022年底,我市全部三级定点医院和8家以上二级定点医院将开通医保电子凭证线上结算功能,为更多参保人实现就医缴费免排队的便利化服务。

  四、关于慢病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目前,我市已经建成中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互认。平台包括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市级卫生信息等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等资源库,实现了医疗卫生信息在区域内5家市属医院、25家镇街医院、社区卫生中心以及与卫监、血站、疾控、计生等机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以及为全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与互认提供系统工具。为加强慢病管理,2022年,平台新开发公卫报病功能模块,完善健康档案信息。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全市共建成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16家互联网医院,目前互联网医院重点是开展“两病”诊疗业务。下一步,我局将加强信息平台的宣传培训,提升基层实际使用能力,继续坚持每季度一通报,提升医疗数据质量,加快推广公卫报病功能模块的使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慢病升高的危险因素水平仍在持续上升,慢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下阶段,我们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精神,不断加强基层能力建设,不断优化医保政策,建设健康中山。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