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1426号提案答复的函
李斌飞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临终关怀试点,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的建议》(提案第131426号)收悉,该提案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对推进我市临终关怀服务(也称安宁疗护)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经综合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红十字会、市教育和体育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设立临终关怀试点机构、补齐临终服务市场空白的建议
我们采纳该建议,并已付诸实施。我市安宁疗护服务处于与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等相结合及探索阶段。
(一)鼓励基层医疗养老机构开展安宁疗护工作。我市分别于2015年12月出台《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社会办医的实施意见》(中府办〔2015〕78号)、2021年9月出台《中山市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明确了有关安宁疗护的推进目标。一是鼓励成立带有安宁疗护性质的宁养院、颐养院、护理院,以宁养院、颐养院、护理院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场所;二是鼓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老年病区开设安宁疗护区;三是鼓励社区养老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养老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相融合的安宁疗护。目前,我市养老机构中,中山市华宇乐颐养院、中山火炬开发区颐康老年服务中心、中山市广弘颐养院已在机构内开展安宁疗护工作。在我市登记有安宁疗护科目的医疗机构有25家,其中医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其他4家。
(二)秉承“先行先试”原则,开展试点工作。中山市于2019年5月被纳入第二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之一。同年6月进行了试点工作调查,遴选出中山广弘康复医院、东凤人民医院、火炬开发区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3家医疗机构成为我市安宁疗护试点单位。截至2022年4月底,3家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共为 400多名长者提供服务。
二、关于政府分担、市场运作、多渠道筹集专项资金的建议
我们采纳该建议。一是关于探索建立按时收费项目方面。目前,按现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定,全省医疗服务项目实行统一目录,统一编码,医疗机构开展医保部门公布项目未覆盖的新医疗技术或新医疗活动需要收费的,由医疗机构按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申请新增立项,立项公布后定价收费。二是关于探索将临终服务相关必要费用纳入医保支付体系方面。由于医保“三大目录”由省医保局统一制定,地方没有修改的权限,如果在临终关怀过程中需要治疗疾病的,疾病治疗费可以按相关规定从医保报销。三是加大资金支持方面。市卫生健康局与民政、财政、医保等部门加强沟通,制定了《中山市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版)。2020年市级财政在原来医养结合试点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另外增设40万元安宁疗护试点经费补助给安宁疗护试点机构。
三、关于改进和完善医疗卫生管理制度体系、减轻患者临终服务负担的建议
我们采纳该建议。一是关于提案中提到的“由医养结合机构与对口医养结合单位建立合作单位的渠道,通过专家和药师下沉到养老机构,外带药等方式,解决毒麻药品安全使用的问题”,目前,全市备案的32家养老机构中,已有28家与附近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和定期巡诊。其中火炬开发区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列入我市医养结合机构、安宁疗护试点机构,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疼痛治疗服务。二是提案中提到的“关于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临终关怀服务”方面,《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37号)中明确要求“(十)扩大试点范围。未经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同意,各地不得自行扩大试点范围”。《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2022年医疗保障重点工作的通知》(粤医保发〔2022〕4号)中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相关内容的描述为:“(十四)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进一步深化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评估结果跨部门互认机制、评估数据共享机制、评估效果的评价机制”,未提及2022年要放开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经与省医保局沟通,国家和省暂时未开放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我市正密切跟进国家和省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推进工作,在国家和省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同时,市卫生健康局于2022年5月印发《中山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开展医养结合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补助,减轻医养结合机构开办成本和群众负担。
四、关于加强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技能的培训、树立科学的死亡观的建议
我们采纳该建议,并已付诸实施。为加强安宁疗护专业人才培养,在2019—2021年每年开展两期全市医养结合培训,培训班上均安排了针对安宁疗护专项课程,对全市负责医养结合工作的专业人员以及机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2021年组织6名专业人员参加了国家级安宁疗护网络学习培训班。
五、关于倡导群众理性对待“优逝”、重塑临终生死观的建议
我们采纳该建议,并已付诸实施。关于加强对患者及家人精神层面的压力疏通,让其理性对待生与死,重塑“过度治疗”不如“尊严善终,圆满人生”方面。心理疏导在临终关怀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管是患者还是家属,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都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根据《广东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工作指引(试行)》要求,各安宁疗护病区或试点单位相应配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疏导,陪伴、倾听患者,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引导宣泄、使患者在感情上得到补偿,同时对家属进行哀伤辅导。如中山火炬开发区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心理咨询师主导心理和哀伤辅导+爱心志愿者及家属主导亲情关怀”综合服务,取得较好效果。
六、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努力方向
(一)逐步完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探索“1+N”服务体系。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构建以市级安宁疗护中心为引领、镇街医院安宁疗护病区为支撑、医养结合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为主体、居家上门服务为基础、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一是依托一家市级三甲医疗机构建立市级安宁疗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发挥专家组作用,力争建成具有一定科研能力、能开展业务指导的中心;同时根据相邻地理位置,在全市建立若干家区域转诊承接单位,以缓解市级中心床位紧张问题,同时获得高质量的安宁疗护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中心对全市技术指导机制,形成完整的转诊服务、医联体模式,使安宁疗护患者能在医院病床、老年护理床位、安宁疗护床位、家庭病床之间合理转介,并做好会诊工作,有效利用医疗资源。二是继续增加具备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医养结合机构的数量,提高已开展安宁疗护机构的服务质量,分区域构建镇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养结合机构的“三角模式”,实行对象明确、分类收治、差异化服务的运用模式,在实现区域覆盖的基础上形成放射状服务辐射。
(二)完善付费机制,加强财政支持。探索制定安宁疗护治疗和护理收费项目及标准,如探索推动将心理疏导、上门服务等相关项目纳入收费范围。探索建立安宁疗机构或床位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制度等,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接收慈善募捐等形式,缓解财政压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安宁疗护。
(三)优化心理疏导服务,拓宽心理疏导对象。心理疏导在临终关怀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是为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鼓励试点机构优化服务,探索引入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二是医护人员长期从事临终关怀工作,耳闻目睹患者及家属的痛苦感受,不良情绪容易累积,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减少人员流失。
(四)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一是探索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校、老年学校健康课程,同时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推动安宁疗护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二是加大对安宁疗护试点机构的宣传,让有需求的患者真实了解相关服务。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老龄健康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