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174号提案答复的函
肖学红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持续推进中山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建议》(提案第132174号)收悉,该提案对积极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增强我市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经综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建立健全老年友好型社区长期动态评估机制的建议
我们吸收采纳该建议。2021年8月,中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印发《中山市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方案》(中老龄委〔2021〕1号),工作方案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示范创建阶段(2021-2022年),第二阶段是示范推进阶段(2023-2025年),第三阶段是总结深化阶段(2026-2030年),第四阶段是全面评估阶段(2031-2035年),我市目前处于第二阶段。通过在全市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模式,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根据创建工作方案,我们按照五个步骤开展创建活动。一是制定计划与组织推动。在示范创建和示范推进阶段,我市每年在推进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市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扩大培育、创建范围,制定创建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创建工作,确保完成各阶段的创建任务,好中选优,分期分批推选出符合条件的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二是开展培训与分类指导。2021年是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开展的第一年,市督导专家组适时围绕创建标准、评分细则等内容对各镇街卫生健康分局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指导各镇街规范开展创建工作。各镇街逐级开展相应的培训。三是自愿申报与镇级初核。各镇街对照《全国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试行)》开展创建工作。符合条件的社区填写《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申请表》,并在社区内公示(不少于7天)。经镇街卫健分局初核通过后,报送市卫生健康局(老龄办)审核。四是市级审核与择优推荐。市卫生健康局(老龄办)在审核镇街上报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市级专家逐一现场核查和指导,对照相关创建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评审结果,并在市卫生健康局政务网站进行公示(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填写《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推荐汇总表》向省推荐参评国家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五是省级复核与国家授牌。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对参评社区提交的资料进行复核把关和实地调研,在省卫生健康委官网上公示无异议后,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推荐我省的参评社区。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通过终核,对符合条件的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进行公示后予以命名和授牌。
目前,我市2021年创建了5个市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分别是石岐街道桂园社区、东区街道夏洋社区、小榄镇东区社区、东凤镇伯公社区、东凤镇西罟步村委会。2022年创建了博凯社区、石军村等38个市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花苑社区和桂园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023年我市按照工作计划有序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二、关于引入社会力量,推动社区适老化改造的建议
我们吸收采纳该建议。目前我市正在开展相关工作,引入社会力量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并将老年友好设施建设纳入改造内容之一。
(一)出台方案,明确适老化要求。我市出台的《中山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适老化”要求: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利用有限空间,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以改善老旧小区适老化居住环境。《中山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提出,强化对适老化改造的指导,其中“无障碍及适老化设施改造”“预留增设电梯位置或基础结构设施”纳入市财政兜底的基础类,“老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饭堂改造、老年人服务中心(站)改造”纳入完善提升类,截至2023年4月,我市共评审通过了97个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在改造方案源头上融入了“适老化”理念,打造完整社区,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及出行需求,保障老人的安全和便捷,致力于打造成更适宜老年人居住的完整社区。
(二)积极推动,圆老旧小区“加梯梦”。居住在老旧小区的许多老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期待,希望能不用远离有感情的老房子,但也能享受电梯上下楼的方便。借着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各镇街和社区也积极响应号召引入社会力量,协助有需要的社区办理加装电梯,全面提升片区居民群众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设备配套,丰富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生活。同时,我市也出台《关于优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审批服务的通知》,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不断提升老旧小区加梯审批服务便民化水平,解决制约老旧小区加梯推进的审批繁琐环节。我市还将进一步优化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工作,优化审批程序,明确无需办理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供地审批手续,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面积不计入计容建筑面积,免予征收地价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三)因地制宜,补齐适老化设施短板。在改造方案中认真收集关于老年居民群体对小区无障碍改造、健身体育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具体落实到改造项目中。针对老旧小区占道停车、绿化品质不高、楼道设施残旧缺失等问题,在老旧小区改造方案中精准补充城市硬件和配套设施提升,增加绿化,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养老体验。从已完成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来看,居住楼及楼下周边公共设施得到完善,方便了老人出行和休憩,同时,整合利用公共空间满足部分停车需求和消防要求,得到了老年群众居民的认可和好评,改造完成后更有利于对小区进行公共管理。目前,我市在老年友好设施建设中取得初步成效,并将在后续的老旧小区改造中结合居民需求,继续做好老年友好型设施建设。
三、关于提升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医疗医养结合,加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的建议
我们吸收采纳该建议。我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按照国家、省的工作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结合,为健康老龄化贡献力量。
一是不断完善老年健康网络服务体系。按照“保障基本、统筹发展,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合理布置和整合医养资源,医疗服务网络体系日趋完善。我市实现100%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截至2022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280家,其中医院69家(三级10家,二级27家,一级及未定级3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3家,门诊部、村卫生室940个;全市医疗机构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总数26000余人;全市20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有13家设立了老年医学科,占比达65%,高于省制定的50%的目标任务;镇街一级建立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家,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490个,与65周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7.98%。通过完善和加强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我市老年人看病就医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全面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坚持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贯穿医养结合工作中,不断优化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行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逐步实现对辖区内的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动态管理。目前,全市23个镇街均免费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实施健康服务管理。据统计,在2022年,共为25.48万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开展便利医疗服务,家庭医生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人,坚持“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为主,实行分类签约、差别性签约、有偿签约,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层次健康需求,实现23个镇街家庭医生服务全覆盖,让广大老年人享受医保线上同步结算便利化。扩大享受家庭病床补贴群体,本着“兜底线,应建尽建”的原则,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设置204张、276、258、241张家庭病床,2021年5月对《中山市特定老年人家庭病床补助经费管理办法》进行重新修订、完善,进一步扩大受惠群体,从原来5类扩大到8类特定老年人,符合条件的从400多增加至近800人;
三是持续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我市按照《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老龄发〔2019〕17号)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政策,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不断提高医养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截至2022年底,我市有9家医养结合机构,呈现运营模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安宁疗护和心理关爱国家试点工作,东凤、火炬、东区等3家机构纳入第二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其中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省第一个把安宁疗护设在基层的医养结合机构,受到省充分肯定。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我市已创建29家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家被评为广东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通过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不断满足老年群体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四、关于增加社区文娱设施,为老年人日常休闲提供场所,围绕老年人需求,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心理健康的建议
我们吸收采纳该建议。今年,市民政部门负责的“发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作用,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助餐、保健康复、上门家政等一站式服务”工作纳入2023年度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项目。印发了《中山市民政局落实“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中山市民政局2023年落实市民生实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指导、督促各镇街按有关要求落实民生实事。截至2023年4月,全市23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累计开展活动648场次,21673人次参加活动;提供免费康复519场次,服务2242人次;提供上门服务19352人次,助餐9020餐次,开展老年人评估901人次。
同时,积极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工程。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被纳入2020年市府办绩效办攻坚克难项目,市卫健局和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中山市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工作方案》,当年在5个养老机构开展项目试点工作;2021年对项目进行优化扩面,将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行动纳入当年十件民生实事,为全市25家养老机构内的1928名老年人实施心理关爱行动,实现全市养老机构老年心理关爱全覆盖,切实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2022年继续将老年人心理关爱行动扩大到全市基层社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讲座活动50场,受到群众欢迎。
五、关于合理利用成熟可靠的互联网+数字技术、智能化平台,提升老年友好社区的建设效率,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服务的建议
我们吸收采纳该建议。(一)建立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我市新一代“数智化”综合养老管理和服务平台2021年开始建设,2022年投入使用。平台以中山市政务大数据中心为支撑,以热线、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为手段,以线下实体服务为依托,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按照“六大统一+六大核心场景”模式,即统一入口、统一门户、统一协作、统一流程、统一数据、统一授权,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养老管理、指挥调度中心、居家安全及健康监测、移动端等场景赋能,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配置优化,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至2022年底,信息平台服务申请审批记录3536条,助洁、助餐、助医、定期巡访等服务记录约61万条;调度中心话务座席共接听529次电话咨询,主动呼出老年人关怀电话7273次。
(二)我市政务服务中心按照适老化工作和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多维度、多渠道开展适老化改造。一是开展适老化设施改造,让老年人办事更舒心。完善无障碍设施,中心停车场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大厅内全面实现无障碍通道。同时,在大厅内设置了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以及老年人专业服务窗口,让老年人办事更顺心、更便捷、更有获得感。加强标识指引,中心外围路口设有明显大字体指引标识,大厅内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等均已设置显著性指引标识,方便老年人快速出行和使用。二是优化政务服务供给,让老年人办事更省心。提供便捷精准预约、便利通行服务。统一全市预约途径,老年人可通过“中山云预约”小程序“关怀模式”实现线上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便捷服务,并在中心入口处增设“爱心快速通道”,方便快速通行。提供不见面办理、秒批、网办等服务。依托快递申请、网上审批、自助取证以及物流送达等措施,老年人在家即可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同时,结合数据共享核验、电子证照对比、RPA等信息化技术,已实现100项政务服务事项自动审批、“秒批”。 三是加强队伍和平台建设,让老年人办事更暖心。通过推进线上服务平台改造。对粤省事、粤商通等省级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的服务事项申办端,各类自建政务服务、城市服务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专题页面、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等进行“关怀版”等适老化改造,配备浏览字体放大、界面优化、语音播报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更简洁、更清晰的操作页面,方便老年人“掌上办、指尖办”。通过加快推广自助办、就近办。加强政务服务一体机、“粤智助”等自助设备改造升级,增加“长辈模式”“关怀模式”等服务模式,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导办员协助指导老年人操作自助设备。同时,加快推进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聚焦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不断将政务服务和数据化建设向基层延伸,已实现“粤智助”自助机在全市村居(社区)全覆盖,并向商圈、楼盘延伸,解决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难题,提供就近便捷办理服务。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方案既定计划,不断健全老年友好型社区的长期动态评估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和知识普及,提升全体市民对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认同度、参与度。围绕老年人健康需求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心理健康需求提供更加优质服务,不断加大对社区设施适老化改造的力度,继续开展智慧助老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增强我市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老龄工作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