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网站无障碍 | 长者助手 | 繁體版
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协提案办理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3263号提案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本网发布日期:2024-09-24 分享:

蔡玲玲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促进我市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第133263号)收悉,该提案对促进我市人口高质量发展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经综合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搭建好生育政策的平台的建议

  我们吸收采纳该建议。

  一是建立完善工作架构。目前我市已成立“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含市委办、市府办、市教体局、市公安局等33个单位。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推进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二是不断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待遇享受门槛逐步降低,我市2022年3月15日起施行新的《中山市职工生育保险办法》(中府〔2022〕25号),取消参保职工享受待遇的等待期12个月,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参保范围,新生儿办理城乡居民医保缴费,不受户籍地或居住地限制。生育保险费用结算机制更趋完善,全国率先实施中医助产病种分值结算,全省率先调升产前检查结算额度,完善职工生育保险医疗费用结算机制。生育保险经办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持续提升“互联网+医保”办事效能,简化生育保险待遇享受审批流程、材料,保证异地生育备案24小时内完成审核,延长待遇申报时限;完善失业人员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及生育津贴待遇流程,推进异地生育联网结算。

  三是建立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等有关文件制度。2020年,我市已制定中山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在落实休假政策、加强科学育儿指导、加强婴幼儿健康管理、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机构等方面制定了主要任务。近年,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市委编办、市发改局等共19部门制定中山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市消防救援支队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托育机构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市气象局、市卫生健康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托育机构应对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指引;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印发《中山市托育机构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工作指引》,完善托育机构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及托育机构食品安全制度等。为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规范化发展,我市大力推进托育机构依法依规备案工作,印发《中山市托育机构备案办事指南(试行)》。结合我市养老托育服务情况,制定中山“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推出重大政策清单及建设重点项目。我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实施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联合市成员单位共同推进生育支持措施的完善落实,积极推动构建生育友好社会建设。同时,我市制订《中山市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中山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评估方案》《中山市高危孕产妇管理方案》《中山市高危儿分级管理工作方案(试行)》《中山市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并严格落实。

  二、关于搭建好优生优育平台的建议

  我们吸收采纳该建议。我市不断加强妇幼健康工作,促进优生优育。

  一是完善妇幼健康管理架构,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以“市卫生健康局→市妇幼保健院(业务指导中心)→镇街卫生健康分局→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委”为主要管理架构,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力量,主动随访督促孕产妇和儿童规范体检。

  二是全面推进母婴安全行动,切实保障母婴生命安全。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对妊娠风险分级、专人专案管理、集中救治,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急救演练、竞赛,创新采用“真人”模型操作+理论笔试考核形式组织开展全市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考核,严格把控专项技术的准入。将产科质量、孕产妇健康管理纳入市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等,推动产科质量和孕产妇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推进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消除项目的开展和落地,2023年12月成为全省第二批通过认证的地市,并助力广东省成为全国首批通过国家消除认证的省份之一。

  三是提质扩面,做好生育全程妇幼免费服务。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措施。开展一级预防,把好婚前孕前关口,防止出生缺陷发生。为准备怀孕的生育妇女在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免费增补叶酸,开展叶酸补服督导、随访和登记,预防和减少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统筹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行“二检合一”,减少重复检查、方便服务对象。检查项目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等共22项。加强二级预防,提供全方位孕产期保健服务,减少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为广东省户籍孕妇(含配偶为广东省户籍)或持有效《广东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孕妇提供地中海贫血及其他严重致死致残单基因遗传病,唐氏综合征及其他严重致死致残染色体异常,无脑儿、脑膨出、开放性脊柱裂、胸腹壁缺损内脏外翻、单腔心、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等严重致死致残性结构畸形的免费产前筛查与定额补助产前诊断。做好三级预防,及早发现和治疗出生缺陷患儿,避免或减少致残。为上述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提供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新生儿听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免费筛查与复筛等12个检查项目补助。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为常住孕产妇免费建立保健手册。为常住0-6岁儿童免费提供13次健康检查,包括新生儿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开展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听力、视力和口腔筛查,进行科学喂养(合理膳食)、疾病预防、预防伤害、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为0-3岁儿童每年提供2次中医调养服务,向儿童家长教授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和摩腹捏脊穴位按揉方法。开展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将“建立全市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系统,对0-6岁儿童开展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确定为市2024年民生实事,依托儿童健康体检机构,为常住儿童免费提供一次儿童孤独症初步筛查和复筛。

  四是推动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市残联充分发挥中山市残疾儿童教养学校职能作用,为本市户籍0-6岁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脑瘫、孤独症等特殊儿童提供早期干预、康复训练和学前教育。持续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全市享受康复救助的残疾儿童约950人;在市博爱医院、市人民医院等7家医疗机构及8家民办机构康复的残疾儿童约800人,康复最高补贴标准为3万元/年。

  三、关于搭建好服务供给平台的建议

  我们吸收采纳该建议。

  一是不断丰富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形式。我积极探索托育服务多元化方面,我市积极推动公立医院开办托育点试点建设,由公立医院引入具备资质、口碑好的托育机构并加强合作,为医院提供便利可及的普惠托育服务。市博爱医院利用生活区建筑进行改建,建成医院托育中心,提供“医育结合”服务;市中医院、市人民医院、坦洲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与邻近托育机构(幼儿园)协议合作,解决职工子女入托问题。市卫健部门主动协调市教体部门,推进幼儿园办托班工作。我市发改等有关部门目前有计划推进有条件社区开展嵌入式托育服务。

  二是构建方式多样化、质量标准化、收费合理化的托幼服务体系。为促进托育行业健康发展,2022年,继东莞、深圳等城市,成为较早建立托育服务协会的城市,为托育机构专业交流及规范化发展提供平台支持。2023年在市博爱医院成立中山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建立中山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专家库。培育专业人才方面,近三年,我市举办4期托育机构负责人岗位培训班和3期卫生保健人员培训班,将婴幼儿早期发展及心理行为发育监测、膳食及营养管理、常见疾病的防治列入保健员培训课程,由高级职称医师进行授课的课程占七成,共有626人获得托育机构负责人岗位培训证书及645人取得托育机构保健员上岗证。市教育体育局组织一批中职、高职学校开设幼儿保育、婴幼儿托育、学前教育(幼师)等专业。市人社部门开展托育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发展一批优质服务机构,机构规模、机构建设、人员配备、收托管理、保育管理、健康管理、安全管理、社会贡献等方面纳入优质服务内容。2021-2023年全市共创建10家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优质服务机构。2022年对2家市级优质服务机构每家奖补10万元。2023年对4家市级优质服务机构每家奖补8万元,建成3家特色托育机构。2024年对4家市级优质服务机构继续奖补,每家奖补6万元,建成3家特色托育机构。托育优质服务机构积极服务社区,面向社区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为社区的早期照护和家庭教育提供服务,通过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促进我市托育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中山市4家托育机构获评全省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机构。在加强监督管理方面,市卫健部门加强日常督查,开展托育机构重点传染病防控专项监督检查。市镇两级卫健部门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托育机构安全大排查整治工作,对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加强安全指导和监管。会同检察院等多部门,建立入职人员无犯罪记录审查和违法人员处理制度。建立虐待未成年人的强制报告制度。各镇街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优势,联合消防、住建、市场监管、应急等部门加强对托育机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指导托育机构进行消防演练,开展托育机构自建房安全检查排查工作,切实保障婴幼儿生命健康安全。202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托育无忧”综合保险方案,保险涵盖人身意外伤害、财产损失及公共安全等方面保障,为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发展提供保险支持。市人社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做好受理投诉举报、开展日常巡视检查等工作,积极预防和及时查处违法用工行为,推动用人单位对育儿支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优化生育环境,促进我市人口高质量发展。

  三是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丰富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市妇儿工委联合市发展改革局共同推动建设第三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的理念有机融入公共设施,推动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改造、运营进行适儿化改造。截至2023年12月,市妇儿工委推动建成235间母婴室,实现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上线公共场所母婴百度地图,母婴室可及性和便利性不断增强。2023年,市教育体育局持续加大优质教育体育资源供给,全年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所,收回民办小区配套幼儿园转设公办园8所,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累计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8490个;完成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9所,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位9360个,建成全市第一所公办专门学校,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如期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全年新建或升级改造体育公园、全民健身广场、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小型多样的公共健身设施155个,购置更新补充65个体育场地体育器材315件。

  四、关于搭建好宣传教育平台的建议

  我们吸收采纳该建议。

  一是开展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服务活动。2023年,市妇儿工委办联合市妇联、市教育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等8个成员单位,以“树文明新风建幸福家庭”——婚育服务进万家项目开展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活动,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和谐家”亲子团康活动宣传育儿知识。向全市新生儿家庭赠送1万份“科学育儿包”,内含由市妇联组写的科学育儿指导读本,传递科学育儿理念。

  二是开展托育服务等有关政策制度宣传。2023年,我市根据国家、省工作部署,开展了中山市“普惠托育 共同行动“托育服务宣传月,举办启动仪式;为进一步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宣传力度,我市制作了婴幼儿照护工作宣传片,在宣传月启动仪式首播市托育协会视频公众号播放宣传,印制了婴幼儿照护有关政策宣传折页。镇街在宣传月开展托育服务政策宣传活动“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公园、进社区乡村、进家庭”“五进”活动,开展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科学育儿课程、公益宣传义诊咨询等活动169场次,服务人群超5300人次,派发宣传单张7000余份。指导托育服务协会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制作消防、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海报,将安全知识送入托育机构,通过市托育服务协会,大力宣传新实施的《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推动托育服务宣传入基层,我市托育服务宣传片放置在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电视滚动播放,让群众更方便获得全市托育机构信息,促进群众了解托育,参与托育。2024年中山市参加由省卫生健康委指导,省婴幼儿照护与早期发展行业协会发起倡议的“广东省惠民托育券”十城联动活动,动员已备案托育机构积极参与,共同宣传托育服务,提升托育服务在家长心中的知晓度。市人社局通过 12333热线咨询电话24小时开通,用人单位及职工随时咨询产假、哺乳假、奖励假及育儿假的享受条件和相关具体规定。

  三是创造有利条件营造婚育和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文化氛围。为引导年轻人树立积极的婚恋观,共同关心适婚人群的婚姻问题,市妇联打造“菁嘤·时光里”线上交友APP,超过5000名单身人士入驻平台。依托婚博会,设置户外寻缘墙,为1700名单身人士张贴寻缘资料,组建红娘志愿服务队,为单身人士精准牵线搭桥。2023年菁嘤平台共开展线下联谊活动44场,服务未婚人士2500多人次。2024年还增加对新婚夫妇开展生育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打造儿童友好基地,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市共青团发挥组织优势,联动各方资源,结合2.14、5.20、七夕节等节日,通过开展活动为青年搭建联谊交友平台,以青年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以“山小青”“河小青”“青年周末有戏”“打卡美丽乡村”丰富多样形式,拓宽广大青年的“朋友圈”,促进青年解决婚恋交友的“急难愁盼”。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生育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