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 长者助手 | 繁體版
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规划

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重点工作

信息来源:本网发布日期:2022-07-15 分享:

  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总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落实省卫生健康委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各项工作,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中山、美丽中山,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毫不放松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卫生健康系统的头等大事。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悟透第三阶段全链条科学精准防控的核心要义是抓早抓小抓基础,充分利用疫情发现后黄金24小时处置时间,进一步发挥流调和监督队伍作用,以更高水平、更高效率、更小成本、更短时间,用1个潜伏期左右时间控制住疫情传播。全市上下必须保持“一失万无”的警醒来落实“万无一失”的防控,克服懈怠情绪,压实“四方”责任,坚决“看好门、守好人”,以最大努力、最严举措、最实作风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九大能力”建设。大规模核酸检测组织实施能力方面,按照全市人口/10的检测能力(管/日)能力储备,改建核酸城市检测基地、继续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储备足够的核酸采样人员。移动核酸检测能力方面,加快采购1辆10000管/通量的移动核酸检测车,运行好气膜实验室。流调溯源队伍方面,保持公卫流调队员327人应急响应,公安按1:1比例同时配备,并总结今年来7起本土疫情应急处置经验,形成应急处置“标准化”和中山模式,突出精准防控。加强“一码通”推广应用和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培训,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对象分类精准健康管理和场所工作人员分级定岗闭环管理要求。健康驿站、方舱医院建设方面,配合市里做好选址、设计和建设等工作。抗原检测实施方面,按照全市人口万分之三做好抗原检测试剂储备,加强人员培训,加快推广使用。疫苗接种方面,重点推进第三针加强免疫和“一老一小”的接种,切实压实各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引导目标人群主动接种、应接尽接。

  二是持续做好重点地区来(返)人员排查管控。精准科学动态调整防控政策,强化重点地区来(返)人员排查,做到追踪到位、排查到位、管理到位,把握好存量的关键72小时和增量的关键24小时。

  三是持续加强院感防控和“哨点”监测。坚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的原则,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二级以上医院都要按要求落实软硬件建设任务,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发热门诊。从严从紧抓好院感防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要加强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药店购药等管理,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人员和场所监测预警,提升早发现能力。

  四是持续抓好社会面防控。加强公共场所、人流密集场所、室内场所等重点场所监管,严格落实测温扫码、戴口罩、通风消毒等防疫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坚持校园防控措施,加强师生健康监测。进一步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注意防范偶发事件炒作影响防疫大局。加强疫情防控引导宣传,教育公众依法依规落实个人防护责任。扎实做好大型活动疫情防控保障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严格做好聚集性活动管理,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五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2022年是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各镇街要广泛发动群众固化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等良好习惯,建立健全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强化基层卫生治理和群众参与,夯实群防群控工作基础。

  (二)深化医改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围绕“登高峰、建高地、强基层”总体思路,启动建设高水平医院、区域中心医院两大行动计划,稳妥推进我市构建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构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提质扩容。对标省高水平医院建设标准及优势学科标杆单位,在市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基础上,推动市中医院、市博爱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积极争取支持,完成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选址,推动市中医院综合楼建设。做强中山积水潭骨科医院,谋划建设口腔医院等专科医院。

  二是启动实施区域中心医院建设。按照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标准,推进小榄人民医院等区域中心医院建设,力争三年内建成3-4家区域中心医院,提升区域内疑难复杂病例救治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处置水平。

  三是全面提升镇街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各镇街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树立“大基层”理念,强化“保基本”职责,优化镇街医疗资源供给结构,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镇街医院找准发展定位,提高持续发展能力,鼓励按照“小综合、强专科”发展方向,加强现有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建设,改善硬件条件,强化专科人才配备,发展新技术、新项目,增强优势专科核心竞争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能力。强化基本功能定位,加大资源配置投入,鼓励具备条件的机构建设社区医院,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创新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医养一体发展的服务模式。

  四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将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健康促进与教育以及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等纳入考核范围。加快推进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建设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三甲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智慧医院建设向二级医院延伸。

  (三)深入推进健康中山行动。

  健康中山行动设置了2022年约束性、倡导性、预期性目标,各镇街要结合实际,查漏补缺,加快推进工作落实。争取做到覆盖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的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职业病等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以近视防控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肥胖、心理、脊柱侧弯、学校传染病防控等学校健康工作。持续推进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强化尘肺病监测、诊断、康复规范化管理,提高患者覆盖面和服务满意度。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四)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推动健全疾控网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施基层疾控机构能力提升、基层疾控骨干人才培训等项目,支持基层疾控机构提升现场流调等能力。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科室,探索医疗机构设立专兼职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更加智能的症候群监测预警模式,实现实时监测、多点触发、快速处置。构建传染病救治网络、健全应急救治资源“平战转换”机制,提高快速转换能力。完成市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并稳妥回迁;动工建设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大楼、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住院楼改扩建。

  (五)全面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保障。继续大力推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开展2022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举办托育机构保健员培训班,筹备成立市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协会;加强对托育机构监督管理,对镇街开展托育机构备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做好托儿所过渡期有关工作。为我市2022年9月新就读的初中一年级且未满14周岁的女孩提供免费接种HPV疫苗。继续探索和丰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打造没有围墙的医养结合机构,协同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由“各自为政”向“互动融合”的转变,将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等资源一体化融合,实现医疗、养老资源效益最大化。继续稳步推进我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为老年人的“医”和“养”提供便利服务,力争2022年全市80%综合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全年评选出15-20家市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六)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全市建设8-15个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中医医疗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建设高层次科技平台,支持市中医药研究院建设,创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等重点研究室,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特色专科。提升中医药治未病能力,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水平,强化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能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建成火炬开发区华佗山中医药文化公园,打造市级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学科,创建博爱医院省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基地,做优做强中医妇科、儿科。

  (七)强化事业改革发展的保障支撑。

  要加强行业内部审计,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我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和依法处置能力。加强生物安全协调机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医院安全管理。加强卫健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认真履行保密安全职责,坚决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拓宽引才渠道,广揽优秀人才。要深入开展迎接党的二十大重大主题宣传,讲好为人民服务的卫生健康故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继续落实各项扶贫支援任务,在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加强远程医疗服务、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等方面多渠道开展支援工作。提升全人群全周期连续性健康服务能力,推广信息化应用,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拓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推进对儿童、妇女、老年人等群体的全周期全过程连续性健康服务。